墨西哥 地理行政信息
本篇主要涉及墨西哥地理信息、行政区划、人口、宗教信息等,全文4700字左右
Reference:《列国志·北美洲系列》墨西哥部分、维基百科
Topography & Landform 地形地貌
Mexico Review
相传墨西哥的国名来源于印第安纳瓦特尔语的“墨西特里”(Mēxihtli)一词。墨西特里是阿兹特克人战神和太阳神的别名。删去“特里”,加上词尾“哥”(意为“地方”),意即战神指定的地方。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墨西哥一词在纳瓦特尔语中,意思是“月亮的中心”,寓意为“宇宙的中心”。
墨西哥土地面积的5/6是高原和山地,平均海拔约1800米。全境东、西、南三面为马德雷山脉所环抱,中间为较平坦的墨西哥高原。高原南部的南马德雷山脉,火山雪峰林立,称为横断火山带,许多火山海拔在3000米以上,地震频繁。高原的西部边缘有西马德雷山脉,海拔2000多米,地势崎岖险峻,成为高原地区与太平洋沿岸地带交通的障碍。全国只有墨西哥湾、加利福尼亚湾和太平洋沿岸有狭长的平原。全境大致可分为6个特征显著的地形区。
墨西哥高原(Altiplanicie mexicana)
墨西哥高原 北起墨、美边界,东、西、南三面为东马德雷山脉、西马德雷山脉和横断火山带所环绕,面积占墨西哥陆地面积的大部分。高原边缘山脉的外侧陡峭,内侧平缓宽广,使高原在地貌形态上似一“方桌”隆起在两侧海岸平原之上,所以墨西哥高原又称“桌状高原”。
尤卡坦半岛(Yucatán Peninsula)
尤卡坦半岛 位于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之间,将加勒比海从墨西哥湾中分离出。半岛平均宽约320公里,海岸线长约1100公里。整个半岛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不足200米。半岛由珊瑚礁和多孔石灰岩构成,表面覆盖一层干薄泥土,形成低矮台地,岩溶地貌广泛。地表水多渗入石灰岩洞,河湖缺乏,北部尤甚,多为荒凉的沙滩;东部沿岸多陡峭的悬崖,且海湾众多,大小岛屿散布其间,最大的为科苏梅尔岛。
Climate & Vegetation 气候&植物
墨西哥沿海平原、地峡地区,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下,年均气温在25~27.7℃以上,属热带气候;尤卡坦半岛,平均海拔不足200米,气候干热,为热带草原气候;东南沿海和向风山坡年降水量一般为1500~3000毫米,为热带雨林气候;中央高原由于东马德雷山脉阻挡东北信风吹入,年降水量700~1000毫米,属温带多雨气候,终年气候温和,山间盆地年均气温在24℃左右;北部广大地区,风从干燥内陆吹来,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甚至不足250毫米,形成大片荒漠和半荒漠,大部分为沙漠气候。
墨西哥植物资源丰富,有2.6万多种植物。其中以仙人掌最为出名。仙人掌是墨西哥的标志之一,墨西哥也被誉为“仙人掌之国”。墨西哥的仙人掌品种繁多。据统计,全世界已知的仙人掌科品种有1000多种,在墨西哥就可以找到500多种,其中有200多种是墨西哥的本地品种。
龙舌兰以及龙舌兰文化是墨西哥所特有的。龙舌兰是墨西哥原生的植物,拥有很大的茎部,当地人称为龙舌兰的心(piña),其长得非常像一颗巨大的凤梨,多汁富含糖分,因此常被用来发酵酿酒。以龙舌兰为原料酿造的特基拉酒,是墨西哥的国酒,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烈性酒之一。墨西哥政府有明文规定,只有栽培在哈利斯科州的特基拉镇一带的特种龙舌兰为原料所酿制的酒,才允许冠以“特基拉”之名出售。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行政区划
墨西哥现有31个州和1个联邦区,总称32个联邦单位。州以下设市,联邦区下设区,全国共有2454个市。州和市在地方事务上享有自主权。
(以下为简介,关于详细景点信息见后续update)
尤卡坦州(Yucatán)
尤卡坦州,面积38402平方公里,人口181.89万(2005年)。首府梅里达。早期是玛雅古国的一部分。16世纪40年代为西班牙殖民者占领,归危地马拉检审庭辖区管辖。18世纪单独建尤卡坦都督辖区。1824年立州。该州位于尤卡坦半岛北部,为平缓起伏的石灰岩低台地,多洞状陷穴和地下暗河。气候干热,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5~8月为雨季。自19世纪中叶起,该地即开始发展剑麻和优雅龙舌兰的种植业。这里出产的剑麻和优雅龙舌兰厚实,纤维强韧,为制作缆绳和麻袋的理想材料,产量居世界前列,为墨西哥大宗出口物资,被称为尤卡坦的“绿色金子”。以剑麻为原料的工艺品有地毯、挂毯、褡裢等。农业较落后,产玉米、甘蔗等,主要供应州内消费。工业以制缆绳、麻袋和水产品加工为主。
瓜纳华托州(Guanajuato)
瓜纳华托州,墨西哥第二大矿业州。面积30491平方公里。人口489.38万(2005年)。首府瓜纳华托。位于中央地区。北部是西马德雷山脉,南部的平原为中央高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1800米。气候温热,年平均气温19℃,年降水量740毫米。有莱尔马—圣地亚哥河及其支流,湖泊遍布全境。早期居民有塔拉斯克族和欧托米族印第安人。16世纪成为西班牙殖民地。境内的多洛雷斯伊达尔戈是1810年墨西哥独立运动的发源地。1824年设州。矿藏丰富,金属矿产总蕴藏量和金、银的产量均居全国第2位。农业发达,玉米、小麦、苜蓿、马铃薯、鹰嘴豆、辣椒、番茄、菜豆等产量在各州中居领先地位。制造业以食品、纺织、制鞋为主。瓜纳华托是著名旅游胜地和文化艺术中心。
瓜纳华托,墨西哥著名旅游胜地,瓜纳华托州首府。位于瓜纳华托州西南部,3条深谷交界处,海拔2050米。典型的西班牙殖民城市。始建于1554年,1741年设市。是独立运动领袖伊达尔戈于1810年最早占领的大城市。为16世纪三大产银中心之一。著名的马德雷矿脉曾被认为是世界产量最丰的银矿。1822年受山洪破坏,银矿减产,城市衰微,直到20世纪30年代,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联邦政府对矿业和农业的扶植,经济逐渐好转。有铁路、公路和航空线。设有瓜纳华托大学。城市建筑物与街道保持了殖民地时期的风貌。有瓜纳华托圣母大教堂、拉巴伦西亚纳、圣弗朗西斯科和圣迭戈等著名教堂。
联邦区(Distrito Federal)-- 墨西哥城(Ciudad de México)
墨西哥城是墨西哥合众国首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全国最大的城市。地处中央高原经济发达地区的核心位置。面积近1500平方公里,人口885.1万(2010),为世界特大城市之一。全城分为16个区,由联邦区行政公署统一管理,直辖于联邦政府。位于中央高原南缘海拔2238米的墨西哥谷地内,四周为墨西哥州所环绕。东部有特斯科科湖,北、西、南三面分别为帕丘卡山、克罗塞斯山和阿胡斯科火山,海拔均在4000米以上。东南有2座死火山:波波卡特佩特火山(5450米)和伊斯塔西瓦特尔火山(5290米)。地质构造不稳定,多地震。北纬19度线穿过市中心,地处内陆,地势高,气候凉爽干燥,年平均气温15.2℃,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别为12℃和17.6℃。年平均降水量711毫米。雨季5月至9月,干季10月至翌年4月。
美洲最古老的城市。墨西哥城是旧称特诺奇提特兰(意即“特诺奇祭司所在地”)。始建于1325年。由印第安部族阿兹特克人按照其主神维奇洛波奇特利的启示所建。曾为阿兹特克帝国都城和经济、军事、宗教中心。该城建在特斯科科湖的两座小岛上,用3条长堤与湖岸相连,城内有40多座大小神庙以及豪华的宫殿。1521年被西班牙殖民者科尔特斯率领的侵略军所毁,两年后殖民者在废墟上建起了墨西哥城。1535年被定为新西班牙总督辖区的首府。1821年墨西哥独立时定为首都,1824年设立联邦区,开始了近代楼房的建设。20世纪初,政府修建了排水隧道和水渠,将四周湖水排干,墨西哥城与大陆土地开始连成一片。此后该城不断扩展,居民人数持续增长。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的大都市。该城市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5。
Population
20世纪70年代以前,墨西哥政府一直鼓励生育。长期的殖民统治和战争,使墨西哥失去了大片的国土和大量人口,这使墨西哥人认为,要使墨西哥弥补战争损失,并在今后增强国力和保卫国土,就必须大力增加人口
1938年,政府宣布把所有外国石油公司收归国有,从此走上发展民族工业的道路。当时全国人口不足2000万,劳动力明显不足,政府更加提倡多生多育。
1947年墨西哥政府制定了第二部《总人口法》,鼓励生育,并严格禁止人工流产和使用节育用品。但20世纪60年代后期,人口负重给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墨西哥本来是个农业国,粮食长期自给自足,但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量进口粮食。
1973年,第三部《总人口法》颁布,宣布避孕是妇女的一项权利。1978年,起草了地区人口政策,降低地区级人口增长率和调整各地人口分布。墨西哥每年都有大量人口迁移出国,尤其到美国定居,政府鼓励人口迁出。。。
但人口地理分布不均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善。2006年,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4.9人,其中一半以上人口集中居住在6个州和联邦区,另有4个州人口都不足100万。以墨西哥城为中心的中央地区诸州人口稠密,其中联邦区平均每平方公里6337人,居全国首位。南北两头人口密度较低,西北部的南下加利福尼亚州每平方公里仅5.3人。目前,墨西哥总人口1.3亿左右。
Nationality & Language
墨西哥是个多民族国家。古代居民为印第安人。16世纪西班牙征服墨西哥后,征服者大批屠杀和奴役土著居民,致使人口锐减,劳动力严重缺乏。殖民地当局从16世纪中叶开始输入黑人奴隶。在长达300年的殖民统治时期,西班牙人(移民及其后裔“克列奥”人)、印第安人和黑人不断融合,逐渐形成一个新民族——墨西哥族。墨西哥人口中各种混血人种有16个,其中印欧混血种人(“梅斯蒂索”人)占总人口的91.7%,印第安人占7.8%,白人、黑白混血种人(“穆拉托”人)以及黑人与印第安人混血种人(“桑博”人)约占0.5%。
在墨西哥和拉美各国中,印第安人是一个弱势群体。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印第安人遭到的虐杀和虐待使其人口锐减90%以上。其聚居区经济落后、生活困难、医疗卫生和教育水平低下,各方面与主流社会形成了强烈反差。
官方语言——西班牙语,但5岁以上居民有12%只会土著语,不会西班牙语(08年数据)。
墨西哥的西班牙语与各西班牙语国家基本一致,但又有自己的特色。墨西哥西班牙语和美洲其他国家西班牙语一样,不存在第二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vosotros/as,而用ustedes指“你们”和“您们”。在语法上,墨西哥人很少用现在完成时,一般用简单过去时代替。在词汇方面,许多在西班牙常用的词汇,在墨西哥的西班牙语里却早已不用,而很多在西班牙被遗忘了的词汇,如今在墨西哥却很有生命力。 英语词汇在墨西哥西班牙语中广泛使用。由于与美国相邻,经常有来自美国的英语词汇融入墨西哥西班牙语中,有些甚至只在墨西哥使用,在西班牙等别的西班牙语国家很少使用,如closet(壁柜),carro(汽车)等。
Religion
居民中89.7%的人信奉天主教,4.9%信奉基督教新教,0.1%信奉犹太教,2.1%信奉其他宗教,约有3.2%的人没有宗教信仰。古代印第安土著居民主要信仰玛雅宗教和阿兹特克宗教。16世纪西班牙人入侵后,天主教开始传播并逐渐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信奉瓜达卢佩圣母是墨西哥天主教的特点。罗马教皇在墨西哥派驻有宗教代表,并在墨西哥设有16个教省,这些教省进一步分为70个教区和16个总教区,分别由主教和总主教管理。
墨西哥天主教有自身的特色,信奉瓜达卢佩圣母。
> 1521年,西班牙殖民者征服墨西哥后,西班牙传教士也开始肩负对土著印第安人进行宗教洗礼、改变其宗教信仰的使命。1531年12月12日,一位名叫胡安·迭埃戈的印第安青年在墨西哥城外特佩亚克山上看到身披白色长袍、棕褐色皮肤的圣母显灵。据说,圣母先后出现了4次。圣母消失后,荒地里长出了一束玫瑰花。胡安·迭埃戈采了玫瑰花回去,母亲的病不治而愈。他立即去向主教胡安·德苏玛拉加报告。这个故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在印第安人中流传开来。印第安人宁可信仰这位与他们肤色相同,“土生土长”的圣母,称她为“瓜达卢佩圣母”。1810年墨西哥争取独立时,领导游击队的伊达尔戈神甫曾以瓜达卢佩圣母像作为旗帜。独立以后,这面旗帜便成了国家的标志。
>> 传说当年圣母显灵的特佩亚克山,成了墨西哥的圣地。18世纪初,在这里修建了一座仿意大利文艺复兴式的瓜达卢佩圣母教堂。后来,又修建了一座现代派风格的瓜达卢佩圣母大教堂。号称世界天主教三大奇迹之一。站在可以容纳4万信众的大厅里,从任何角度都可以看到圣坛上的圣母像。教堂近旁,还有一座瓜达卢佩博物馆,里面陈列着不同时代的油画、版画,主题是感激圣母的场面。1981年12月12日瓜达卢佩圣母显灵450周年纪念时,朝圣者达500万人。瓜达卢佩圣母因为代表国家统一、民族与文化融合,从而成为墨西哥的民族象征。她的棕褐色皮肤,使宗教在墨西哥奇迹般地化为民族凝聚力。
Reference:《列国志·北美洲系列》墨西哥部分、维基百科
Topography & Landform 地形地貌
Mexico Review
相传墨西哥的国名来源于印第安纳瓦特尔语的“墨西特里”(Mēxihtli)一词。墨西特里是阿兹特克人战神和太阳神的别名。删去“特里”,加上词尾“哥”(意为“地方”),意即战神指定的地方。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墨西哥一词在纳瓦特尔语中,意思是“月亮的中心”,寓意为“宇宙的中心”。
墨西哥土地面积的5/6是高原和山地,平均海拔约1800米。全境东、西、南三面为马德雷山脉所环抱,中间为较平坦的墨西哥高原。高原南部的南马德雷山脉,火山雪峰林立,称为横断火山带,许多火山海拔在3000米以上,地震频繁。高原的西部边缘有西马德雷山脉,海拔2000多米,地势崎岖险峻,成为高原地区与太平洋沿岸地带交通的障碍。全国只有墨西哥湾、加利福尼亚湾和太平洋沿岸有狭长的平原。全境大致可分为6个特征显著的地形区。
墨西哥高原(Altiplanicie mexicana)
墨西哥高原 北起墨、美边界,东、西、南三面为东马德雷山脉、西马德雷山脉和横断火山带所环绕,面积占墨西哥陆地面积的大部分。高原边缘山脉的外侧陡峭,内侧平缓宽广,使高原在地貌形态上似一“方桌”隆起在两侧海岸平原之上,所以墨西哥高原又称“桌状高原”。
尤卡坦半岛(Yucatán Peninsula)
尤卡坦半岛 位于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之间,将加勒比海从墨西哥湾中分离出。半岛平均宽约320公里,海岸线长约1100公里。整个半岛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不足200米。半岛由珊瑚礁和多孔石灰岩构成,表面覆盖一层干薄泥土,形成低矮台地,岩溶地貌广泛。地表水多渗入石灰岩洞,河湖缺乏,北部尤甚,多为荒凉的沙滩;东部沿岸多陡峭的悬崖,且海湾众多,大小岛屿散布其间,最大的为科苏梅尔岛。
Climate & Vegetation 气候&植物
墨西哥沿海平原、地峡地区,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下,年均气温在25~27.7℃以上,属热带气候;尤卡坦半岛,平均海拔不足200米,气候干热,为热带草原气候;东南沿海和向风山坡年降水量一般为1500~3000毫米,为热带雨林气候;中央高原由于东马德雷山脉阻挡东北信风吹入,年降水量700~1000毫米,属温带多雨气候,终年气候温和,山间盆地年均气温在24℃左右;北部广大地区,风从干燥内陆吹来,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甚至不足250毫米,形成大片荒漠和半荒漠,大部分为沙漠气候。
墨西哥植物资源丰富,有2.6万多种植物。其中以仙人掌最为出名。仙人掌是墨西哥的标志之一,墨西哥也被誉为“仙人掌之国”。墨西哥的仙人掌品种繁多。据统计,全世界已知的仙人掌科品种有1000多种,在墨西哥就可以找到500多种,其中有200多种是墨西哥的本地品种。
龙舌兰以及龙舌兰文化是墨西哥所特有的。龙舌兰是墨西哥原生的植物,拥有很大的茎部,当地人称为龙舌兰的心(piña),其长得非常像一颗巨大的凤梨,多汁富含糖分,因此常被用来发酵酿酒。以龙舌兰为原料酿造的特基拉酒,是墨西哥的国酒,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烈性酒之一。墨西哥政府有明文规定,只有栽培在哈利斯科州的特基拉镇一带的特种龙舌兰为原料所酿制的酒,才允许冠以“特基拉”之名出售。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行政区划
墨西哥现有31个州和1个联邦区,总称32个联邦单位。州以下设市,联邦区下设区,全国共有2454个市。州和市在地方事务上享有自主权。
(以下为简介,关于详细景点信息见后续update)
尤卡坦州(Yucatán)
尤卡坦州,面积38402平方公里,人口181.89万(2005年)。首府梅里达。早期是玛雅古国的一部分。16世纪40年代为西班牙殖民者占领,归危地马拉检审庭辖区管辖。18世纪单独建尤卡坦都督辖区。1824年立州。该州位于尤卡坦半岛北部,为平缓起伏的石灰岩低台地,多洞状陷穴和地下暗河。气候干热,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5~8月为雨季。自19世纪中叶起,该地即开始发展剑麻和优雅龙舌兰的种植业。这里出产的剑麻和优雅龙舌兰厚实,纤维强韧,为制作缆绳和麻袋的理想材料,产量居世界前列,为墨西哥大宗出口物资,被称为尤卡坦的“绿色金子”。以剑麻为原料的工艺品有地毯、挂毯、褡裢等。农业较落后,产玉米、甘蔗等,主要供应州内消费。工业以制缆绳、麻袋和水产品加工为主。
瓜纳华托州(Guanajuato)
瓜纳华托州,墨西哥第二大矿业州。面积30491平方公里。人口489.38万(2005年)。首府瓜纳华托。位于中央地区。北部是西马德雷山脉,南部的平原为中央高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1800米。气候温热,年平均气温19℃,年降水量740毫米。有莱尔马—圣地亚哥河及其支流,湖泊遍布全境。早期居民有塔拉斯克族和欧托米族印第安人。16世纪成为西班牙殖民地。境内的多洛雷斯伊达尔戈是1810年墨西哥独立运动的发源地。1824年设州。矿藏丰富,金属矿产总蕴藏量和金、银的产量均居全国第2位。农业发达,玉米、小麦、苜蓿、马铃薯、鹰嘴豆、辣椒、番茄、菜豆等产量在各州中居领先地位。制造业以食品、纺织、制鞋为主。瓜纳华托是著名旅游胜地和文化艺术中心。
瓜纳华托,墨西哥著名旅游胜地,瓜纳华托州首府。位于瓜纳华托州西南部,3条深谷交界处,海拔2050米。典型的西班牙殖民城市。始建于1554年,1741年设市。是独立运动领袖伊达尔戈于1810年最早占领的大城市。为16世纪三大产银中心之一。著名的马德雷矿脉曾被认为是世界产量最丰的银矿。1822年受山洪破坏,银矿减产,城市衰微,直到20世纪30年代,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联邦政府对矿业和农业的扶植,经济逐渐好转。有铁路、公路和航空线。设有瓜纳华托大学。城市建筑物与街道保持了殖民地时期的风貌。有瓜纳华托圣母大教堂、拉巴伦西亚纳、圣弗朗西斯科和圣迭戈等著名教堂。
联邦区(Distrito Federal)-- 墨西哥城(Ciudad de México)
墨西哥城是墨西哥合众国首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全国最大的城市。地处中央高原经济发达地区的核心位置。面积近1500平方公里,人口885.1万(2010),为世界特大城市之一。全城分为16个区,由联邦区行政公署统一管理,直辖于联邦政府。位于中央高原南缘海拔2238米的墨西哥谷地内,四周为墨西哥州所环绕。东部有特斯科科湖,北、西、南三面分别为帕丘卡山、克罗塞斯山和阿胡斯科火山,海拔均在4000米以上。东南有2座死火山:波波卡特佩特火山(5450米)和伊斯塔西瓦特尔火山(5290米)。地质构造不稳定,多地震。北纬19度线穿过市中心,地处内陆,地势高,气候凉爽干燥,年平均气温15.2℃,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别为12℃和17.6℃。年平均降水量711毫米。雨季5月至9月,干季10月至翌年4月。
美洲最古老的城市。墨西哥城是旧称特诺奇提特兰(意即“特诺奇祭司所在地”)。始建于1325年。由印第安部族阿兹特克人按照其主神维奇洛波奇特利的启示所建。曾为阿兹特克帝国都城和经济、军事、宗教中心。该城建在特斯科科湖的两座小岛上,用3条长堤与湖岸相连,城内有40多座大小神庙以及豪华的宫殿。1521年被西班牙殖民者科尔特斯率领的侵略军所毁,两年后殖民者在废墟上建起了墨西哥城。1535年被定为新西班牙总督辖区的首府。1821年墨西哥独立时定为首都,1824年设立联邦区,开始了近代楼房的建设。20世纪初,政府修建了排水隧道和水渠,将四周湖水排干,墨西哥城与大陆土地开始连成一片。此后该城不断扩展,居民人数持续增长。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的大都市。该城市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5。
Population
20世纪70年代以前,墨西哥政府一直鼓励生育。长期的殖民统治和战争,使墨西哥失去了大片的国土和大量人口,这使墨西哥人认为,要使墨西哥弥补战争损失,并在今后增强国力和保卫国土,就必须大力增加人口
1938年,政府宣布把所有外国石油公司收归国有,从此走上发展民族工业的道路。当时全国人口不足2000万,劳动力明显不足,政府更加提倡多生多育。
1947年墨西哥政府制定了第二部《总人口法》,鼓励生育,并严格禁止人工流产和使用节育用品。但20世纪60年代后期,人口负重给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墨西哥本来是个农业国,粮食长期自给自足,但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量进口粮食。
1973年,第三部《总人口法》颁布,宣布避孕是妇女的一项权利。1978年,起草了地区人口政策,降低地区级人口增长率和调整各地人口分布。墨西哥每年都有大量人口迁移出国,尤其到美国定居,政府鼓励人口迁出。。。
但人口地理分布不均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善。2006年,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4.9人,其中一半以上人口集中居住在6个州和联邦区,另有4个州人口都不足100万。以墨西哥城为中心的中央地区诸州人口稠密,其中联邦区平均每平方公里6337人,居全国首位。南北两头人口密度较低,西北部的南下加利福尼亚州每平方公里仅5.3人。目前,墨西哥总人口1.3亿左右。
Nationality & Language
墨西哥是个多民族国家。古代居民为印第安人。16世纪西班牙征服墨西哥后,征服者大批屠杀和奴役土著居民,致使人口锐减,劳动力严重缺乏。殖民地当局从16世纪中叶开始输入黑人奴隶。在长达300年的殖民统治时期,西班牙人(移民及其后裔“克列奥”人)、印第安人和黑人不断融合,逐渐形成一个新民族——墨西哥族。墨西哥人口中各种混血人种有16个,其中印欧混血种人(“梅斯蒂索”人)占总人口的91.7%,印第安人占7.8%,白人、黑白混血种人(“穆拉托”人)以及黑人与印第安人混血种人(“桑博”人)约占0.5%。
在墨西哥和拉美各国中,印第安人是一个弱势群体。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印第安人遭到的虐杀和虐待使其人口锐减90%以上。其聚居区经济落后、生活困难、医疗卫生和教育水平低下,各方面与主流社会形成了强烈反差。
官方语言——西班牙语,但5岁以上居民有12%只会土著语,不会西班牙语(08年数据)。
墨西哥的西班牙语与各西班牙语国家基本一致,但又有自己的特色。墨西哥西班牙语和美洲其他国家西班牙语一样,不存在第二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vosotros/as,而用ustedes指“你们”和“您们”。在语法上,墨西哥人很少用现在完成时,一般用简单过去时代替。在词汇方面,许多在西班牙常用的词汇,在墨西哥的西班牙语里却早已不用,而很多在西班牙被遗忘了的词汇,如今在墨西哥却很有生命力。 英语词汇在墨西哥西班牙语中广泛使用。由于与美国相邻,经常有来自美国的英语词汇融入墨西哥西班牙语中,有些甚至只在墨西哥使用,在西班牙等别的西班牙语国家很少使用,如closet(壁柜),carro(汽车)等。
Religion
居民中89.7%的人信奉天主教,4.9%信奉基督教新教,0.1%信奉犹太教,2.1%信奉其他宗教,约有3.2%的人没有宗教信仰。古代印第安土著居民主要信仰玛雅宗教和阿兹特克宗教。16世纪西班牙人入侵后,天主教开始传播并逐渐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信奉瓜达卢佩圣母是墨西哥天主教的特点。罗马教皇在墨西哥派驻有宗教代表,并在墨西哥设有16个教省,这些教省进一步分为70个教区和16个总教区,分别由主教和总主教管理。
墨西哥天主教有自身的特色,信奉瓜达卢佩圣母。
> 1521年,西班牙殖民者征服墨西哥后,西班牙传教士也开始肩负对土著印第安人进行宗教洗礼、改变其宗教信仰的使命。1531年12月12日,一位名叫胡安·迭埃戈的印第安青年在墨西哥城外特佩亚克山上看到身披白色长袍、棕褐色皮肤的圣母显灵。据说,圣母先后出现了4次。圣母消失后,荒地里长出了一束玫瑰花。胡安·迭埃戈采了玫瑰花回去,母亲的病不治而愈。他立即去向主教胡安·德苏玛拉加报告。这个故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在印第安人中流传开来。印第安人宁可信仰这位与他们肤色相同,“土生土长”的圣母,称她为“瓜达卢佩圣母”。1810年墨西哥争取独立时,领导游击队的伊达尔戈神甫曾以瓜达卢佩圣母像作为旗帜。独立以后,这面旗帜便成了国家的标志。
>> 传说当年圣母显灵的特佩亚克山,成了墨西哥的圣地。18世纪初,在这里修建了一座仿意大利文艺复兴式的瓜达卢佩圣母教堂。后来,又修建了一座现代派风格的瓜达卢佩圣母大教堂。号称世界天主教三大奇迹之一。站在可以容纳4万信众的大厅里,从任何角度都可以看到圣坛上的圣母像。教堂近旁,还有一座瓜达卢佩博物馆,里面陈列着不同时代的油画、版画,主题是感激圣母的场面。1981年12月12日瓜达卢佩圣母显灵450周年纪念时,朝圣者达500万人。瓜达卢佩圣母因为代表国家统一、民族与文化融合,从而成为墨西哥的民族象征。她的棕褐色皮肤,使宗教在墨西哥奇迹般地化为民族凝聚力。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