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奥蒂瓦坎Teotihuacán--世界遗产
特奥蒂瓦坎遗址大约建造于公元前2世纪,是墨西哥境内最大的宗教城邦国家。特奥蒂瓦坎人独自孕育出高度文明,在350-650的300年间达到了繁荣的顶峰,据推算当时这里人口已经超过20万,规模之大可想而知。他们掌握了丰富的数学、天文学只是,从而能够精确确定宗教祭祀典礼。后来,在特奥蒂瓦坎人人去楼空后,造访盆地的阿兹特克人在看到眼前宏伟的金字塔建筑群时,甚至以为这里是神造的都市,而把它变成了演绎自己宇宙观的“太阳与月亮之神话”的舞台。
我查百度百科,还发现一件有趣的事。
1974年,一位名叫休哈列斯顿的人特奥蒂瓦坎找到一个适合它所有街道和建筑的测量单位。通过运用电子计算机计算。这个单位长度为1.059米。例如特奥蒂瓦坎的羽蛇庙、月亮金字塔和太阳金字塔的高度分别是21、42、63个“单位”,其比例为1∶2∶3。他在测量“黄泉大道”两边的神庙和金字塔遗址时,发现了一个让人惊讶的情况:“黄泉大道”上那些遗址的距离,恰好表示着太阳系行星的轨道数据。在“城堡”周围的神庙废墟里,地球和太阳的距离为96个“单位”,金星为72,水星为36,火星为144。“城堡”后面有一条运河,它离“城堡”的中轴线为288个“单位”,刚好是木星和火星之间小行星带的距离。离中轴线520个“单位”处是一座无名神庙的废墟,这相当于从木星到太阳的距离。再过945个“单位”,又是一座神庙遗址,这是太阳到土星的距离。再走1845个“单位”,就到了月亮金字塔的中心,这刚好是天王星的轨道数据。假如再把“黄泉大道”的直线延长,就到了塞罗戈多山上的两处遗址。其距离分别为2880个和3780个“单位”,刚好是冥王星和海王星轨道的距离。
“黄泉大道”很明显是根据太阳系模型建造的,特奥蒂瓦坎的设计者们肯定早已了解整个太阳系的行星运行的情况,并了解了太阳和各个行星之间的轨道数据。但是,人类在1781年才发现天王星,1845年才发现海王星,1930年才发现冥王星。那么在混沌初开的史前时代,又是哪一只看不见的手,给建筑特奥蒂瓦坎的人们指点出了这一切呢?
是不是觉得“不明觉厉”?
月亮金字塔Piramide del la Luna
是遗址中规模第二大的金字塔建筑,高42米,底边为150*130米,大约建造于350年前后。建筑本身要比太阳金字塔略低,但由于地势隆起,顶部几乎与之通告。从前面月亮广场规模来看,可以推测大型宗教仪式都以月亮金字塔为中心举行。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墨西哥58同城看到的,谢谢!